14米耐压壳的传闻,096能否摆脱“龟背”?
“龟背”这事儿,终于有盼头了?
你说,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上心?最近网上传出一条消息,说是咱们渤海造船厂搞了个“14米圆形装配平台”的招标。要不是亲眼看到这新闻,我还真不信。这可是核潜艇领域的大动作啊!毕竟渤海造船厂可是咱们国家唯一生产核潜艇的地方,它的一举一动,可都是全球军事观察员重点盯着的。
关键是,这个所谓“14米圆形装配平台”,听起来像是在为新型大直径耐压壳做准备。而目前国内唯一可能用得上这种规格耐压壳的,就是传说中的096弹道导弹核潜艇。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,那可就意味着——094那备受吐槽的大“龟背”,在下一代核潜艇上,很可能会彻底消失!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爆料是真是假,现在谁也不好下定论。但如果是真的,那可真是一个大突破。咱们今天就来聊聊:为什么这个14米耐压壳这么重要?它和094上的“大龟背”又有什么关系?
为什么大家都盯着094的“龟背”?
先说个实话吧,094弹道导弹核潜艇确实干得不错,但它那个显眼的大“龟背”,一直以来都被不少人吐槽。这些年,不管是外媒还是国内网友,都没少拿它开玩笑。有人甚至把“大龟背”和技术落后划等号,说什么这是中国造不出大直径耐压壳才不得已而为之。
其实呢,“龟背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设计师偷懒,而是一种妥协。简单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:
1.导弹太长:094搭载的是巨浪-2和巨浪-3洲际导弹,其中巨浪-3更是足足有14米长。这么大的家伙,要想塞进9到10米直径的小型耐压壳里,就只能加高发射筒,把整个艇体撑起来,于是就形成了突出的“大包”。
2. 噪音问题:别看只是多了一块凸起,但对水下航行“多余”的结构会增加阻力,还容易引发湍流,从而提升噪音水平。而对于一艘战略级核潜艇被发现基本等于任务失败,所以低噪音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
也有人会反驳:“美国俄亥俄级、俄罗斯北风之神这些顶尖战略级核潜艇不也有‘小包’吗?”没错,人家确实也有类似结构,只不过相比之下,人家的设计更加紧凑,加高幅度远没有我们这么夸张。所以从视觉效果来看,我们的“大乌篷船”确实更显眼一些。
096凭啥能甩掉这个锅?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连美俄这样的老牌强国都有“小包”,“我们凭啥觉得自己下一代可以完全摆脱‘龟背’?”答案很简单——靠技术进步!
目前网传的这款14米级大直径耐压壳就是关键所在。有了更大的内部空间,就不用再为了容纳超长洲际导弹去牺牲外部流线型设计了。而且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美俄主力战略级核潜艇普遍采用13到13.5米左右的大直径设计,比如美国俄亥俄级就是13.1米,而俄罗斯北风之神则达到了13.5米。如果我们真的能实现制造比他们还大的14米一级产品,那不仅仅是在尺寸上追平,更可能直接反超!
大口径带来的好处绝不仅仅局限于取消“隆起”。比如:
1. 更宽敞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更多设备,提高整体作战能力;
2. 潜航深度和抗冲击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;
3. 更优化的人机工程学布局,让舰员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
最后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——我们的钛合金加工工艺已经取得重大突破。据了解,高性能钛合金材料能够提供极佳强度,同时减轻重量,这是支撑大型化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。如果这些基础工业能力跟得上,那么打造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战略威慑力量并非遥不可及。
未来值得期待,但别急着乐
当然啦,说到底,目前关于096以及其使用新型装备的信息,大部分仍停留在猜测阶段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新武器研发往往需要漫长周期,即便真如爆料所言已经进入建造阶段,也未必短时间内能够全面服役。与其过早欢呼雀跃,不如静待官方公布更多细节。我们也应该意识到,仅仅依靠硬件升级是不够的,在隐身性能、声呐系统、电磁兼容性等方面,中国仍需继续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。
所以,你怎么看?如果让你来评价,中国未来十年的海军发展方向,是应该优先补齐短板,还是继续大胆创新争取弯道超车呢?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